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7/05 17:04:37
来源:新华网

夜宿普朗铜矿

字体:

  新华网昆明7月5日电(记者 陈永强)从昆明出发,坐5个多小时动车到香格里拉站,再坐1个多小时汽车,就到了海拔3700多米、年平均气温约4摄氏度的普朗铜矿。前不久,记者到中国铜业所属的普朗铜矿采访,在矿上住了两晚。

  放眼望去,普朗铜矿四面环山,一条小河将办公区和住宿区一分为二。不等办理入住手续,与记者同行的中国铜业有限公司所属企业专职董事杨跃祥便被矿区的景色吸引,连忙拿起手机拍照。“以前我来过这里,没有出现高反,但晚上有点儿冷,最冷的时候要到零下二十几度。”他笑着对记者说,“来之前我就备好了大衣和秋裤。”

  夜幕降临,矿区灯光被点亮。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曹赟说:“普朗铜矿2019年投产,是中央支持云南迪庆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现在我们有在岗职工741人,很大一部分是本地藏族职工。”他详细介绍了普朗铜矿的基本情况和建设历程。

  “这是一座以铜为主,伴生有钼、金、银等多种金属的超大型铜矿床,铜资源储量480万吨,年产铜精矿约3万吨。”曹赟说,由于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普朗铜矿在开采、选矿过程中投入无人驾驶系统和自动化系统,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

  近年来,迪庆州加快发展资源经济,普朗铜矿等工业企业崛起。“从2019年至2024年,普朗铜矿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68亿元,共为地方缴税27亿元。”曹赟说,对外运输的铜精矿在同等情况下优先由当地驾驶员负责承运,过去几年矿上累计采购当地农副产品超过2000万元……企业把社会责任摆在突出位置,有力带动了当地土建、物流、餐饮、酒店等关联产业发展。

  晚饭后,记者提出到矿工们的宿舍坐一坐的想法。行走在宿舍区,清一色的楼房灯火通明。敲开一户房门,藏族夫妇拉茸邓主和迪西卓玛刚好在家。

  “住得挺宽敞啊,很温馨!”记者感慨道。“很好的,两室一厅,有70多平方米。单身职工一般3个人合住三室一厅,我们夫妻申请了套房。”迪西卓玛热情地为记者端过来一杯热水,笑着说,“这里跟家里一样,我们两个小孩假期都会来住上一段时间。”

  拉茸邓主今年39岁,是一名文艺青年,会弹吉他、爱跳舞,曾在昆明做过舞蹈演员,也在香格里拉开过酒吧,后来感觉生意不好做,便在妻子的动员下到矿山上班。

  “我2017年底就来这边上班了,现在做党务工作。我老公2018年底来的,在选矿厂。两个人工资加起来,每月有一万多块,已经攒了几年钱,今年想在老家盖个大房子。”性格开朗的迪西卓玛说起话来始终面带笑容。“干满一个月,就可以连续休息12天,我们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她说。

  普朗铜矿距离香格里拉市区60多公里,比起在城市上班,矿上的生活环境明显要艰苦一些,也不够热闹,但大家并没有因此感到孤独,篮球场、台球桌、唱吧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我喜欢骑自行车,下班后经常和工友们组队到周边骑行。”在矿工周志林的宿舍,摆放着一辆山地自行车。谈起矿上的生活,他眼含热泪,激动地说:“我对矿山的感情太深了!”

  周志林今年45岁,大理祥云县人,是一名检修工,负责采掘设备日常维护和检修。20多年前,他走出校园,便选择到矿山工作。普朗铜矿是周志林奋斗的第二座矿山,他把这里当作自己事业的归宿。

  “以前我和老婆在别的矿山上班,后来她回老家生孩子,我继续在矿上打拼。孩子要上学,家里老人也需要有人照顾。不过现在交通也方便,我每个月都会回一趟家。”周志林说,“除了工资,还有高原补贴、下井津贴,福利待遇不错。公司给我们买了保险和公积金,将来退休后生活有保障。”

  在欢声笑语中,记者与矿工们先后告别。回到住处,看着窗外,普朗铜矿食堂楼顶“海拔高,追求更高;缺氧气,不缺志气”的大字格外醒目……(完)

【纠错】 【责任编辑:范芳钰】